-------请关注显密圆通-------
四无量心:愿诸众生阿拉普三斯对决以塔康卡,谁能赢得胜利?,永具安乐阿拉普三斯对决以塔康卡,谁能赢得胜利?,及安乐因。
愿诸众生,永离众苦,及众苦因。 愿诸众生,永具无苦之乐,我心愉悦。
愿诸众生,远离贪瞋痴心,住平等舍。
能海上师重庆沧白纪念堂演讲
佛住世时,证道多,以弟子能够如法修也。渐及后世,证道日稀,以学修无方便善巧,法缘不足,故力微也。学法贵精进摄持,深印于心,念念无间,久即相应,名诠熟则能随文入观。修定从念诵下手,是为上法。当其澄神静虑,讽诵经咒即能截断世间杂染,生灭之念,般若净智,自然出生。读生书尤易摄心入定。若能记诵《金刚经》于其文句无有脱漏,心复明照无有散乱,功夫即到纯一之境。
念诵乃是止观之门,如来曾言:“凡我弟子,非禅即诵。”故知宗大师教派,实承释迦老家风也。
讲教理者,应学多闻,而难摄持,念诵即可摄持法要。摄持之力,寄于音声及仪形上。心缘名句文身,如理作意,千万义修之,其式不殊,成就如一,盖显正道无二辙也。
密法之中,一一仪轨均含三藏十二部经精深教理。于念诵仪轨时,能摄身口意三业谓之总持。诵一仪轨,当具恒心,不可间断。所谓瑜伽四次不动摇,每日至少须修一座,数年之后,既已纯熟,即可更换较为繁难者。此中有其一贯次第,学人应遵上师教授。
念诵、修观、达理,此三者为修任何仪轨所不可少。念诵既熟,其用乃兴,身口意三业清净无倒,始名般若。般若无体,显之于事,亦犹电流无形,发之于灯,所作恰好,即是慧相,念诵为修般若之条件,法从因缘生,因缘即组织也。念诵仪轨时,须摇铃,并结手印者,盖籍以摄持三业,由此即能作观入定。除赞三宝之辞,不得歌音念诵。诵熟则声调和雅,感人至深。念此《五字真言》后,第二步为《上师供》,乃修供养上师之广大资粮,再次为《大威德》等仪轨,专属修定法。仪轨乃成佛之工具,不可见其事相之繁,畏而却步,法缘多事缘少,无明烦恼不除自去。能通二、三种仪轨,则随修何法,皆易成就,专修《文殊五字真言》即可成佛。文殊译为吉祥,中国为文殊教化之地。密法之中,文殊陀罗尼最为广博,而以“五字真言”为根本,由此可开众生自具之根本智。根本智为灯光,差别智如灯下能作众事。根本智既发,则后得智易起。
禅宗不学经教,唯参本来面目,盖从根本智入手也。念诵如铸模型得其大要。又如刻字,愈刻愈深。凡夫之体,即是颠倒,颠倒体上无正知正见,听经所得之慧,不能成效,故须念诵,使之熏习成种,然后遇事能起作用。
无苦之乐即是禅乐。具戒则能解身苦,得定则灭心苦。四无量心属理,布施属事,理事双修,菩提乃圆。于可爱众生应离贪心,于不可爱众生应离嗔心,法界怨亲住平等舍。阿罗汉不修四无量心,不能断尽无始业障。发菩提心者,完全利人。《华严经》中初地见道,始名发菩提心。(此就胜义菩提心说)
坛场供养,属事瑜伽。事必具理,理必具事。凡夫身口意三业,以事转之,易成清净,此密法所以重事也。密乘作观境,重重无尽,初学仅得其梗概,其中精微广大之处,非于定中久修,不能明显。
《瑜伽师地论》云:“数数如理作意曰修。”《菩提道次第摄修颂》即修金刚之要法。六度粗过,由菩萨戒能离,细过由金刚能离。
“阿”字表一切法空,月轮表深般若阿拉普三斯对决以塔康卡,谁能赢得胜利?;“的”字乃文殊心要,文殊右手执剑为断及证不生不灭、不断不常、不一不异、不来不去,谓之八不剑,能破我执阿拉普三斯对决以塔康卡,谁能赢得胜利?;左手执梵经帙为教;发结五髻者,顶中一髻,四边各一髻;念咒须发心愿,否则易入魔,《华严经》四十余咒文,能摄华严全义;此中“嗡”字,以己之三业供养本尊,即获文殊清净三业,福智既满即能任运度生;“曰*阿”字为法空无相,作宝生佛想则法界一切皆属我有,更何所贪!“那”字断最后微细痴。
《真实名经》专释密乘法相。
《上师供》总摄显密,修法甚多至为稀有。其先仅有口授,及至五世班禅,乃缀为文。
《文殊大愿》蕴理甚深,乃不舍一众生之修法,我与众生悉共成佛,即是圆顿。常以此愿,刻划于心,及加定力,则成佛易。
“普贤十愿”为成己德,“文殊十愿”为利众生,由斯能增上智慧而得佛法应用于事。
清定上师谈念诵
念诵、止观、慧行这三部功行是修行用功的三部曲。也是次第生起的全套的功行。
念诵就是把自己选定学修的经论仪轨定为日课,每天念诵,不断熏习,诵熟了即用以在止观中而起“思慧”观照的功能。
止观是第二步在定中修的行门。止,是止息妄想、制心一处,也就是“定”。息心静止了,从寂静心中运用起“如理作意”的观照功能,就可拿念诵中习熟了的法理来微密观照。观照功深心更凝寂,是为“妙止”。因妙止的功力,使观力更加精湛胜利,是为“妙观”。这样止观双运,相互引发,相资进深,就是修习止观。
第三种慧行,是在当定以后,在一切时、一切处的行动作为中,身口意三业随智慧行,时时与菩提相应,而远离烦恼习气及诸恶业。分开来说,有认识境界慧行,对治烦恼慧行和大悲慧行。在历境应缘中,随时随地都能觉了,何是贪欲的境界现前了,何是嗔恼的境界现前了……常能保持着明鉴觉了的清醒的“觉慧”而不堕入或迷着于境缘中,这就是认识境界慧行。随着境缘,贪嗔痴等烦恼习气要现起的时候,能如法对治,当下清凉,这是对治烦恼慧行;在在处处大慈大悲心流露充满,起心动念常与慈悲饶益之心相应,这就是大悲慧行。
附: 《五字真言》的重要性
多宝讲寺念诵僧
《般若波罗密多经》云:“须菩提,书读诵说般若波罗密时,其心散乱,菩萨当知是为魔事;须菩提,书读诵说般若波罗密时,心不专一,菩萨当知是为魔事;须菩提,行者作是念,我于般若波罗密多不得气味,从座而去,菩萨当知是为魔事。”
《文殊菩萨五字真言》是成就文殊智慧之法,智慧即深广二种般若,先开根本智(深般若),次得后得智(广般若),念诵《五字真言》即是修般若,所以魔难亦多。善根浅薄者,每多表现出不耐烦,其心散乱。甚至藉此念诵时间补充睡眠,在殿上打瞌,自绝于智慧之门,而于休息时反孜孜辛勤学习非常住规定不急要之典籍,冀能独树一帜,以彰己能。然以智慧不开,复无善知识教导,终至一无所成,真所谓“如入宝山而空手归”,良可叹也!
海公上师昔年有对念诵之重要开示一篇文,极有价值,上师早已印发给全寺学僧学习,每人一纸,并略为讲说,然时隔不久,殆已忘失尽净,兹再将全文录出如下,望对念诵疲厌者,熟读而深思焉。
回向:
祈愿上师和所有的高僧大德法体安康,长久驻世,正法久住,法轮常转,圣教兴隆,广利有情!世界和平,灾难悉除,众生安乐!农历七月是地藏月和孝月,佛子所行善事会功德无量,愿悉发菩提心,早证菩提!
法王宗喀巴,圣教日兴隆,违缘皆消灭,顺缘悉增长,自他三世善,回向二资粮,无垢亦无染,法炬常明耀,愿以此功德,普及于一切,我等与众生,皆共成佛道!
皈依三宝,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精进修行,见性观心,破迷开悟,早证菩提,法布施最殊胜!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